网站二维码

欢迎来到农业规划设计网!

制定园区的产业规划要构建好3大理念

2023-02-13 11:09:42 nyadmin

 导读  


产业是园区发展的根本,产业集群是市场选择和主动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做好产业的顶层设计,而制定园区的产业规划,需要认清产业集聚的逻辑和产业集群的规律。




产业规划的集群理念

园区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集聚。产业集群突破了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具有要素共享、规模效益、产业配套等优势,这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有利于提高整体的产业竞争力。

1、模块化集群。模块化集群是基于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培育发展的产业集群,主要通过共享某些资源(如资本、技术、信息、平台等),自然分解成一些固定模块,集中资源设计、制造特定产品,在行业间展开协作。模块化集群建设以同类企业为基础,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及服务业的聚集和产生,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模块化集群适合产业链条较短,集群内部企业间平行共性需求较多的情况。规划模块化集群应首先对该模块的特征进行重点分析,研究相关企业的生产特点、投资特性、共性需求,根据集群企业特性打造标准化厂房、技术平台、资金平台等生产载体,改善园区投资环境、提高园区服务质量,促使相关企业集聚发展。

2、链条式集群。链条式集群是基于特定的产业链而形成的上下游链式关联集群,多以产业链上多个环节或整条产业链为架构,在企业间存在明显的上下游关联,当某个环节的企业出现竞争优势时,会带动其他相关企业的发展。该集群适合链条较长、上下游企业关联较大的产业。

规划链条式集群一是要对特定产业链进行详细的解构分析,绘制清晰的产业链节点图,标注各个环节的代表性企业;二是定位可以作为园区产业切入点的产业链环节或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环节;三是评估园区产业优势环节对其他环节的带动性及依赖性,对带动性较强的环节可依托市场的力量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对依赖性较强的环节主动出击,招引相关的企业入驻。

3、融合性集群。链条式集群和模块化集群并非泾渭分明,可基于某种特定的资源要素实现交叉从而形成一种产业跨界融合性集群,某些特殊的产业集群甚至可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大融合。融合性集群叠加了链条式集群和模块化集群双重属性,可以实现更大的体量与规模,产生更具影响力的集群效应。


产业规划的生态理念

产业规划的生态理念起源于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产业系统代谢是连接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传统的产业生态化主要指产业之间的耦合关系,包括产业间副产品的再利用、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等,后逐渐演化出产业生态圈和产业生态群落等理念。作为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园区的产业需要生态化发展,所以按照生态化理念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1、产业结构生态化。产业发展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园区产业规划要在尊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打造产业生态系统,该系统包括主导产业、配套产业、配套服务产业及产业平台等,其中主导产业、配套产业的确定需要建立在科学的产业筛选和产业专题研究的基础上,配套服务产业及产业平台是主导产业及配套产业的延伸,对园区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生态化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各产业间的联动发展及一二三产间的相互联动。

2、产业链条生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属于循环经济范畴,即在园区的产业链条中,上一环节的副产品或废弃物是下一环节的能源或工业原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目的。规划生态化产业链条的关键在于对产业生态链的准确分析,明确各个产业环节的能源、原材料来源及副产品、工业废弃物的去向,最终进行合理的匹配。

3、产业环境生态化。园区的产业并非孤立的集群,为避免出现产业“孤岛效应”,园区产业应融入园区所在区域的产业体系,增加与周边产业集群的互动性,在与周边产业共同塑造区域大生态生存系统的同时,达到产业环境生态化的效果。



产业规划的安全理念

产业安全是园区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编制园区产业规划时,产业安全化是不得不遵循的规划理念。

1、企业根植性。企业根植性是产业能够在园区持续发展的保障。目前各地园区产业集群众多,但大都属于嵌入型集群,企业间缺乏联系,这种产业集群往往落地不生根,缺乏根植性,难以形成产业持续的生命力,市场稍有波动便会出现“树倒猢狲散”的局面。

在编制产业规划时,可从三方面增强企业的根植性,一是强化企业间的联系,积极推动本地的社会文化与外来经营方式和理念的融合,促进投资者与本地生产者在生产、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二是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园区可在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加大对本地企业的培育力度;三是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是吸引企业投资,增强其根植性的重要因素。

2、产业层次性。在园区产业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选择恰当的产业组合体系。既要立足于当前的产业基础,确保区域发展根基,获取区域发展能量,又要积极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布局有发展潜力的新产业,确保区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规划要有时序安排,长短期结合发展,形成基础型产业、战略型产业、机会型产业的层次体系。

基础型产业指当前阶段在区域经济体系或某一具体产业中占据较大比例,贡献较大产值和财税,起到基础支撑作用的产业门类;战略型产业指当前阶段在区域经济体系或某一具体产业中比例份额不占优势,但市场前景较好并能够快速成长,具有成形且可行的业务模式的产业门类;机会型产业是当前阶段在区域经济体系或某一具体产业中暂未发展或初步涉及,但具有巨大成长潜力,市场风险较高,业务模式尚未成形的产业门类。

3、技术创新性。产业的发展如同人的生命一样,存在着客观的生老病死规律,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这一进程一般分为初创、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技术创新是在产业进入成熟阶段后为防止其迈入衰退期而进行的变革,也是对已经进入衰退期的产业进行的“挽救”。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进入成熟期的产业虽然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增长率明显降低,市场开拓受阻,园区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已经放缓,需要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让其重新焕发活力。

促进园区产业加速技术创新进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组建主体多样化的创新团队,如招引创新型人才、孵化创新型企业、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等;二是构建功能多样化的技术创新平台,围绕研发产业链,从研发、小试、中试等环节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如数据共享中心、技术促进中心、中试基地等;三是出台支撑多样化的创新政策,如人才招引、项目审批、创新补贴等创新型鼓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