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二维码

欢迎来到农业规划设计网!

新质生产力 “飞” 入田间:无人机勾勒农业新蓝图

2025-09-17 16:06:05 nyadmin

日前,《农业无人机行业白皮书(2024/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北京发布。《白皮书》是农民日报社与大疆农业联合推出的行业报告,全面梳理了全球农业无人机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与应用价值,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图片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球农业无人机应用版图持续扩大,多项利好政策陆续出台,行业步入规范化、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截至2025年6月,全球农业无人机保有量已突破50万架,累计实现节水约3.3亿吨、减少碳排放4258万吨。农业无人机正吸引全球众多青年返乡创业,目前已有超过1.2万名女性加入农业无人机行业。

通过翔实的数据与丰富的案例,《白皮书》系统阐释了农业无人机在解放农业生产劳动力、重构产业生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的价值,凸显科技创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作用。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站长刘小伟认为,《白皮书》的发布对农业无人机行业规范发展有积极意义。他说,总站长期关注并支持农业无人机行业的规范与发展,重点围绕农机购置补贴、鉴定检测、操作人员培训、标准制定、自愿性认证、报废更新等方面系统推进,积极配合管理部门出台多项管理办法,持续推动行业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李伟国认为,农业无人机的应用环境构建尤为关键,其中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优化使用环境的重要一环。他提到,诸如150公斤起飞重量、30米飞行限高等现行规定,仍有进一步精准化、差异化的政策空间,亟须通过更具适应性的法律支持,为农业无人机的大规模规范应用提供坚实保障。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农业无人机年作业量突破26亿亩次,带动近50万人从事飞防服务行业,形成约130亿元的飞防市场规模。在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人员结构的重塑:越来越多青年回归乡村,女性飞手占比持续提升;是农业价值的拓展:从传统植保延伸至农林牧渔全领域,从单一作业升级为全流程管理;更是农业新生态的诞生:从喷洒、播撒的应用拓展到农业无人机吊运。农业无人机正以新质生产力的姿态,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共同描绘农业的新蓝图。


那么,人们会问了:未来农民是否会陷入“无事可做”的困境?无人农机催生了哪些新型就业形态和岗位?如何更好地解决智能农机推广过程中的就业衔接问题?
图片


Q
未来农民是否会陷入“无事可做”的困境?

A: 答案是否定的。无人农机的应用,正在催生农业产业链的新分工与新岗位,创造新型就业形态。目前农村地区涌现出无人农机技术员、精准灌溉专家、农田数据分析师、智能设备维护技师等全新职业。这些岗位不仅吸纳了从传统耕作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更吸引了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在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专门为周边农场提供智能农机服务的创业团队,成员多是大学毕业的年轻人。

Q
未来农民都能干点啥?

A: 农民可以转型成为技术员、农田数据分析师、现代农业管理者,乃至整个农业价值链的提升者。未来农民是融合了多种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懂得使用软件为无人农机设定作业路径、施肥量、播种密度等;会操作智能设备,实时查看作业进度、设备状态、油耗电量等信息,及时处理异常;通过海量数据分析作出精准决策,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能利用大数据和AI模型预测产量、分析市场、评估气候风险,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销售等农业增值活动;还是智能农机保养师,具备基本的故障诊断和现场维修能力。

Q
如何更好帮助农民解决就业衔接问题?

A: 针对不同年龄层农民的数字鸿沟、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难题以及转型期的就业衔接问题,应加大破解力度。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和教育机构需共同构建一个包容性的过渡机制,确保农民在技术变革中找到自己的新位置。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