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农业农村部软科学课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农业农村部2024年度软科学课题评审工作已经完成。围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按照服务决策、推动工作的原则,经过专家匿名评审和会议评审,共评选出35项拟立项课题。其中,开放性命题6项,规定性命题16项,自主性命题13项,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4年5月11日至16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方式向农
2024-05-13 nyadmin 28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由来已久。“我在福建工作时,在山区干过,也在沿海干过。当时我就提出大食物观,肉、蛋、禽、奶、鱼、果、菌、茶……这些都是粮食啊。”“所以,我先后提出要建‘海上
2024-05-13 nyadmin 174
水产品类是当前预制菜行业最大的增长点。过去一年,水产预制菜行业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C端市场增长放缓,行业竞争加剧。新的变局正在出现,企业该如何寻求突围?壹潜力巨大 国内水产预制菜市场仍处蓝海 加工是水产品的重要销售形式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每年水产加工品总量约2147.79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约30%。虽然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水产品加工
2024-05-09 nyadmin 163
关于开展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评价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环保、农村能源站(办、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相关会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
2024-05-09 nyadmin 199
4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2024)》。根据该绿皮书,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预计突破7亿吨。2023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稳定经济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该皮书,2023年我国第一产
2024-05-06 nyadmin 219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支持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城市基础设施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物流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其他重点领域等八个方面包括产粮大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粮食仓储设施、支撑性调节煤电、农村电网改造、新引擎赛道、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供应等34个领域。一 粮食安全1、产粮大县公共服务支持范围:支持产粮大县中等职业学校、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
2024-05-06 nyadmin 174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植物疫苗” 抗病增产 接种疫苗后,人类和动物可以对某些疾病产生免疫能力,对病原体入侵起到预防作用,从而大大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几率。而如今,可让农作物“接种”的“植物疫苗”也正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的农田里推广开来,成为抗病促增产的农业新质生产力。 襄州区是湖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县。近年来,襄州区委区政府围绕小麦、生猪主导产业,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2024-04-28 nyadmin 174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近期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融合新质生产力的理念而发力。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要有新的内涵,其不仅要有“新”的内容,还要有“质”的关键要素。一、新质生
2024-04-26 nyadmin 178
4月20日至21日,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2024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本届大会以“加强全产业链监测预警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对未来10年粮食等20种(类)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预测。报告显示,未来10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
2024-04-26 nyadmin 145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不断拓宽园区建设的范围,打破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模式上,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利用自身优势、有选择地介入农业生
2024-04-18 nyadmin 153